必康网

必康网>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男科医院>足的生理解剖

足的生理解剖

更新时间:2017-03-08 22:29:32 阅读0
足的生理解剖

足的机能:足是身体的稳定支点,它靠肌肉收缩的力量来平衡体重。当站立时,大部分的重量载在跟骨、第一跖骨和第五跖骨上。

足的生理解剖

  由于韧带、肌肉、肌腱三者相互密切配合,足内各骨成弓形排列,使足部富有弹性,因而可减少身体受到震荡。

  行走时,由于肌肉的收缩,足内各骨配合一起,组成为一个坚强有力的杠杆,推动身体阿坝。

足弓的组成:足内各骨组成了纵横两个足弓。

 一、纵弓:纵弓从跟骨的后部起到跖骨头止,分为内外两侧:(1)内侧部分的主要机能是运动,由跟骨、距骨、舟骨、三个楔骨及内侧的三个跖骨排列成明显的弓形,同时弓形的排列亦显在各骨的骨小梁上。正常足弓的高低,各人不同,但足的机能并没有多大区别。足弓的高低,按站立的姿势而改变。当足固定在地上,而腿外旋时纵弓升起,内旋时纵弓低落,足内翻和内收时纵弓增高,外翻和外展时纵弓降低。距骨居于纵弓的绝顶,接受来自胫骨的体重压力而分散到其余的骨上。距骨体位于跟骨之上,而距骨头则被托在跟舟跖侧韧带之上。当足肌衰弱时该韧带在体重下受到过重牵拉,于是距骨头转向下面和内侧,而足的前部转向外侧,造成纵弓塌陷,以致足成扁平。(2)外侧部分和地面接触。由跟骨、骰骨和外侧的连个跖骨组成。其主要机能是平衡,作呈稳定身体的支点。

 二、横弓:在足前部的横切面上可以看到跗骨和五个跖骨排列常弓形。在跖骨基底部,横弓比较显著,到跖骨头处横弓则变浅。当站立时,五个跖骨头排列在一直线上。足不载重时,五个跖骨头的排列仍回复到原来的浅弓位置。横弓不正常时,可能凸向跖侧造成横弓塌陷。

足的肌肉:

一、足内部小肌:其机能有三:(1)维持纵弓的位置,如从跟骨到各趾的跖方肌、外展拇肌、屈趾短肌、外展小趾肌等。它们收缩时不但使足趾向跖侧屈或外展,同时亦使足的前后部接近,如此纵弓就增高。(2)维持横弓的位置。骨间肌、内收拇肌收缩时使各跖骨被此靠近,而横弓得以维持。(3)平衡伸趾长肌和屈趾长肌的牵引力,如骨间肌、蚓状肌、屈趾短肌收缩时是使趾间关节伸直,而跖趾关节向跖侧屈。若足内部小肌失去机能,则伸趾长肌牵拉跖趾关节屈向背侧,甚至关节脱位。屈趾长肌牵拉两趾间关节的跖屈的位置,如此则形成爪形趾畸形。同时诸跖骨头被彼此分开,足前部变宽。这种情形称为横弓松弛,往往随之有跖痛病。

二、胫后肌:从足的内侧进入足心。除第一、第五跖骨及距骨为,其他的跗跖骨都有胫后肌腱毒附丽,但是舟骨是它的主要止点。胫后肌收缩时,使舟骨接近内踝,全足绕距骨转为内翻、内收位置。

 三、腓骨长肌:从足的外侧绕骰骨至足底,止于第一跖骨基底部和第一楔骨。它的机能是使足外翻、外展。胫后肌和腓骨长肌的共同作用形如两条悬带,使纵弓在中跗关节处随意增高或降低。

四、胫前肌:止于第一跖骨和第一楔骨的内侧。主要的机能是使踝关节背屈,迈步时足趾不碰地,同时提起足的内侧,使纵弓增高。

五、屈拇长肌和屈趾长肌:亦是维持足弓的主要肌肉。收缩时,使足趾趋向后跟,纵弓因而增高。有拇指外翻畸形时,屈拇长肌则失去正常牵引力。

  足的肌肉如健全,则不易产生足部劳损。在体重急剧增加过重,病后肌肉失去张力或肌肉疲劳过度时,体重即由韧带负担,常可产生足部劳损。

足部韧带:韧带的主要机能是维持足弓的形状。各种长短不一和力量不同的韧带将各个足骨互相连接在一起。但是韧带无论如何坚强,不能永远抵抗体重压力,若无肌力支持,则韧带渐渐地被拉松,以致足弓塌陷。足背侧的韧带因为所受的压力较小,所以比较软弱。跖侧的韧带因维持各骨在适当的位置,所受的压力较大,所以非常坚固,在足的内侧部分更是如此。

一、内侧三角韧带:在踝关节内侧形成扇形,上端起自胫骨内踝,下端散开到跟骨、跟舟韧带和舟骨上。这是踝部最重要的韧带,因它限制足的外翻和足前部的外展。

 二、跟舟跖侧韧带:是足底最坚强的韧带,从跟骨的载距突至舟骨的内下面。

三、跖侧肠段韧带:介于跟骨和骰骨的跖面,是维持足的外侧部分的韧带。

 四、跖腱膜:从跟骨结节起向前分成五个腱条,止于屈肌腱鞘和跖骨头横韧带。这一坚强的腱膜,维持纵弓,犹如弓弦,同时保护深部的肌肉、血管、神经,使行走时不致受伤。

 五、背侧和跖侧骨间韧带及跖骨头横韧带:是维持横弓和连接各跖骨的主要韧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