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康网

必康网>崇州市男科医院>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理原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理原因

更新时间:2019-10-28 06:33:39 阅读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理原因

一、概述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简称原醛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增生致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潴钠排钾,体液容量扩张而抑制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1955年Conn首先描述了由肾上腺皮质肿瘤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引起的高血压、低血钾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伴随有异常高的血醛固酮和尿17-羟类固醇,故又称Conn综合征。此病多见于成人,女性较男性多见,约占高血压患者的0.4%-2.0%。

二、病因或病理

  1.醛固酮瘤:是发生在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产生和分泌醛固酮的良性肿瘤,约占原醛症的60%-85%,多发生一侧,左侧略多于右侧。腺瘤体积较小,腺瘤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多为1-3cm,包膜完整,切面呈金黄色,由大量透明细胞组成,电镜下,瘤细胞线粒体嵴呈小板状,显示小球带细胞的特征。醛固酮瘤的成因不明,患者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血浆ACTH的昼夜节律平行,而对血浆肾素的变化无明显反应。

  2.醛固酮癌:少见,约占原醛症的1%。肿瘤体积多大小3cm,发展迅速,确诊时多由血行转移。癌细胞除分泌大量醛固酮外,还分泌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因而有相应的临床症状。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病理原因

  3.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罕见,约占原醛症的0.05%。患者双侧肾上腺皮质结节样增生,其内分泌和生化测崇州果酷似皮质腺瘤。对兴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试验(如直立体位,限钠摄入,注射利尿剂等)及抑制性试验(如高钠负荷等)均无反应。作一侧肾上腺切除或肾上腺次全切除术,疗效和皮质腺瘤一样好,有人认为此型可能为腺瘤的早期阶段,但确切病因仍不清楚。

  4.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约占原醛症的15%-40%,仅次于醛固酮腺瘤,占原醛症的第二位。双侧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增生,有时伴结节。其病因不明。其血浆ACTH和醛固酮之间无平行关系,对血管紧张素II比较敏感。后者的增效剂如Y-黑素细胞刺激因子、B-内咖肽,以及醛固酮刺激因子能使其分泌醛固酮增加。腺体增大,厚度和重量增加,病变可为微结节增生,也可为大结节增生,于肾上腺表面可见小如芝麻、大如黄豆样大小的金黄色结节隆起,和腺瘤的区别点在于结节无胞膜,临床上称之为腺瘤样增生。

  5.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的醛固酮增多症:此型原醛症临床上罕见,多于青少年期发病,有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肾上腺呈大、小结节性增生,其血浆醛固酮浓度与ACTH的昼夜节律平行,用生理替代性的糖皮质激素数周后可使醛固酮分泌量、血压、血钾恢复正常。最近研究表明,此病的发生机制是同源染色体间遗传物质发生不等交换,产生一种11B-羟化酶-醛固酮合成酶嵌合体,11B-羟化酶5’端调节区与醛固酮合成酶的编码区相融合。已知编码11B-羟化酶与醛固酮合成酶的基因皆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两者编码区的DNA有95%相同。正常时醛固酮合成酶在肾上腺球状带表达,11 B-羟化酶在束状代表达,后者受ACTH兴奋性调控。上述嵌合基因的形成导致醛固酮合成酶在束状带异位表达,并受ACTH的调控。临床上除表现原醛症外,严重和还合并性腺功能低下,男孩外生殖器发育不良或假两性畸形;女性表现原发性闭经和缺乏副性征。

  6.肾上腺外分泌醛固酮的肿瘤:此型极为罕见,仅见于卵巢癌和肾癌,残留在这些器官中的肾上腺皮质组织恶变而成醛固酮肿瘤。它对ACTH和血管紧张素II都不起反应,是惟一的完全自主性分泌醛固酮的病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