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康网

必康网>锦江区男科医院>肾脏肿瘤声像图特点是什么?

肾脏肿瘤声像图特点是什么?

更新时间:2017-02-28 03:07:22 阅读3
肾脏肿瘤声像图特点是什么?

  超声对肾脏肿瘤的诊断的主要作用在于判断是单纯性的囊肿还是实质性的肿瘤。必要时超声引导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一)成人肾脏的实质性肿瘤

  1.等回声肾脏结节:有些肾细胞癌可呈等回声特点,但其内部由于存在较多的脂肪组织而使组织界面增多,导致回声较杂乱。另外可见肿瘤浸润型生长对肾结构的破坏。如等回声结构位于肾脏的中央则需与肥大的肾柱相鉴别。鉴别点在于肾柱与肾皮质回声连续,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显示内部正常的肾脏血管。鉴别困难时可作同位素扫描。左肾侧斜位冠状面扫查可显示由于脾脏的挤迫形成的左肾局部突起,需与肾占位鉴别。

  2.低回声结节:相当一部分肾细胞癌主要呈低回声。但对于一个体积相对小,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应考虑嗜酸粒细胞瘤的可能。典型的嗜酸粒细胞瘤径线在3-6cm大小,肿瘤内部包含典型的中心星形疤痕。此种特征性表现在CT上表现得比较清楚,但很少在超声上有如此典型的图像显示。但如果这种特点清楚显示,就必须行超声引导下的活检。因为肾细胞癌与嗜酸性粒细胞瘤的手术方式截然不同。

  囊肿一般呈无回声,或呈低回声。呈低回声往往是囊肿内部伴出血。囊肿与肾细胞癌的自然病程完全不同,动态观察有助于鉴别。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往往导致肾脏增大,也可形成局限性的低回声区。但这种情况往往伴发钙化。此种声像图虽然令人疑惑,但一般与肿瘤性病变容易区分。

  局部的肾盂肾炎、脓肿,也可形成低回声区域,此类炎性的病灶在声像图上往往与实质性肿瘤不容易区别,但紧密结合临床和尿检一般可作出鉴别诊断。

 3.强回声和混合性强回声结节:同样肾细胞癌也可表现为混合性强回声结节,这种回声类型的肾细胞癌就必须与以含高度脂肪和血管成分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鉴别。较小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一般均呈强回声结节,这一点与肾细胞癌不同,小的肾细胞癌很少呈强回声改变,因此对于小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超声一般均可做出确切的诊断。对于较大的混合性强回声型肿瘤的鉴别就有赖于CT和活检鉴别。

  4.肾肿瘤内部的钙化:肿瘤内部的钙化区域可由其强回声伴声影的特点识别。良性、恶性肿瘤均可伴有钙化。肿瘤边缘或周边的钙化即可见于肾细胞癌也可见于单纯囊肿或包虫囊肿。鉴别点在于良性的钙化往往边缘清晰锐利,薄。而恶性的钙化往往成不规则的增厚区域。当有较多钙化时,由于有较严重的声衰减,不利于超声成像鉴别。此时有必要CT确诊。

  5.浸润型的肾脏肿瘤:浸润型的肾脏病变多发生于淋巴瘤和淀粉样变性病,声像图表现为肾脏增大,切面形态失常,皮髓质分界不清,肾窦的高回声性的脂肪样回声特点消失或模糊。浸润组织本身可呈混合性的回声或低回声特点,一般不会形成强回声特点。确诊有赖于穿刺活检。

  6.儿童肾脏实质性肿瘤:儿童肾脏实质性肿瘤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了解不同肿瘤的好发年龄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肾脏肿瘤声像图特点是什么?

  出生一年内发生的肿瘤:中胚层性肾瘤

  在1岁内的婴儿,最为常见的是中胚层性肾瘤。声像图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均质性低回声肿瘤。除非内部出现坏死一般很少呈不均匀的回声特点。偶伴锦江的低回声或强回声的声晕。生物学特性可伴局部侵犯,但不侵蚀肾门血管和转移。

  出生大于1年的儿童:肾母细胞瘤

  大于1岁的儿童最常见的肿瘤就是肾母细胞瘤,多出现于5岁前。一般较大,呈边界清楚的回声特点或周围伴有低回声边界(压缩的肾脏组织)。根据肿瘤内部伴不伴坏死、出血、脂肪、及钙化,可呈均质性或非均质性。可局部侵犯肾包膜,向肾静脉和下腔静脉播散,及远处转移。

  年龄较大的儿童:肾细胞癌

  肾细胞癌在儿童罕见,但还确有发生。发生的年龄最高为9岁,因此大于5岁的儿童如出现实质性肿瘤可以考虑有此可能。声像图特点与成人类似。

  淋巴瘤:一般在病变的晚期累及肾脏,诊断也较为明确。声像图特点:①多发低回声结节或强回声结节(少见);②单发结节;③浸润性生长;④周围病变向肾脏局部侵犯。

  白血病:白血病累及肾脏罕见,呈强回声或低回声肿瘤样病变。常见的病变为浸润性的,导致肾脏的增大,皮髓质的界线消失。

  透明细胞癌:透明细胞癌声像图特点与肾母细胞瘤类似。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在儿童此类肿瘤少见,声像图特点与成人类似。

(二)肾脏囊性病变

1.成人单发囊性病变

  单纯性囊肿:单纯性皮质囊肿常见,具有囊肿的所有声像图特点。壁薄、光滑、呈无回声、后伴回声增强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高,可多发,也可单发。

  肾盂旁囊肿:肾盂旁囊肿邻近肾盂近肾门。组织来源不同于皮质囊肿,诊断往往仅根据部位作出。但由于皮质囊肿有时也可位于肾脏的中央部位,这种依据部位作出的诊断也就不确切。这种严格的区分有学术意义,但对临床处理意义不大。

  混合性囊肿:上述囊肿无回声区或壁上出现其他异常回声结构,都导致囊肿回声的混合性改变,皮质囊肿的恶变:皮质囊肿的恶变极其罕见,但确有报道。声像图表现为囊壁局部的回声杂乱、不规则增厚、囊肿内部出现小光点。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助于确诊。包虫性囊肿:典型表现为多叶多分隔或伴实质性成分,内部可见子囊。

2.成人多发双侧性囊肿: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典型表现为:肾脏切面形态完全失常、体积增大、双肾见大量大小不一、多分隔的囊肿。常伴发多囊肝等其他脏器的囊肿。出现症状或图像典型时诊断比较容易,困难的是早期囊肿不多时,单从超声图像无法与单纯囊肿有效鉴别。多囊肾的主要并发症为肾衰、高血压 、囊内出血肌感染。

  获得性囊性病(透析性囊肿):长期透析的患者,肾囊肿的发病率高(70%)。囊肿大小不一,一般较小。

3.新生儿及婴儿双侧多发囊性病

  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

  婴儿期此病,常表现为肾衰。声像图表现为:体积增大、回声增强、皮髓质分界不清。有半数的患者,肾脏的周元可见低回声边缘。此病的强回声是由于肾小管囊状扩张形成的囊肿之间的界面反射。这种囊肿由于太小超声难以清楚显示。有时此病累及肝脏,导致肝脏的纤维化,形成门脉高压。如果诊断存在疑问,进一步的肾脏造影有助于诊断。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罕见于新生儿。

  髓质囊性病:髓质囊性病包括髓质含棉肾和少年肾消耗病。髓质含棉肾可引起椎体增大,回声增强。但有相当一部分的肾脏声像图没有异常。少年肾脏消耗病(尿毒症囊性病)可能形成髓质和皮质交界处的可见囊肿。

  新生儿、儿童单侧肾囊肿:单纯皮质囊肿,单纯皮质囊肿在孩童时期少见,偶见时声像图特征与成人相同。

  多囊肾发育不良:妊娠10周时在发生梗阻性病变引起本病,导致肾脏多发囊性变,无正常肾盂显示。

  多房性囊性肾瘤:此病不常见,具有性别相关年龄分布的特点。往往发生在大于4岁的男孩,或40岁以上的女性。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