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康网

必康网>郫都区男科医院>脑脓肿是如何形成的

脑脓肿是如何形成的

更新时间:2019-10-23 04:43:43 阅读0
脑脓肿是如何形成的

  一般脑脓肿的形成,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脑脓肿是如何形成的

一、急性脑炎阶段:无论感染从什么来源和途径进入脑内,最先发生的局部反应是化脓性脑炎。初期有显著的全身反应。在细菌侵犯的部位,特别是在灰质和白质的交界处,有细胞浸润、充血和坏死,继而有多数细小的分散的液化区,附近脑组织有水肿。局部脑组织的出血性梗塞是由脓毒性血栓静脉炎和栓子引起的反应,大多有点状出血灶和软化灶。

 二、化脓阶段:局部的小液化区逐渐扩大和沟通,汇合成脓腔,开始时仅含小量的脓液,周围有一薄层不明显和不规则的炎症性肉芽组织。其邻近的脑组织有严重水肿和大量细胞浸润,离脓腔越近多形核白血细胞和浆细胞越多,在其最外围的部分则淋巴细胞较多。

三、被膜形成阶段:在这个阶段脓肿业已成熟,故又称为局限化阶段。在脓腔周围的肉芽组织,由于血管、结缔组织和神经胶质细胞、特别是小胶质细胞的增生,而形成脑脓肿的被膜。在显微镜下,此被膜大致可分为三层:直接接近脓液的最内层是肉芽组织和胶质细胞,血管丰富,血管周围有白血细胞浸润;其次是较致密的胶原层,有大量纤维性结缔组织;最外层是脑组织的水肿和炎症区,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灶、细胞浸润和胶质增生。这些层次并非在脓肿的各部分都很明显。

  脑脓肿被膜形成的快慢很不一致,主要决定于致病菌的毒性、机体的抵抗力,所用的抗菌治疗和非特异性治疗。一般被膜约在6~14日初步形成,完全形成则需4~8周以上,在第5~6周时大多可达2毫米厚。脓肿的被膜是机体防止感染扩散的屏障。被膜形成后,抗菌药物就难以对一个较大的脓肿发生足够有效的影响。体质衰弱或某些因素使机体反应性显著减弱时,被膜的形成往往很缓慢或根本不形成。如被膜不能很好地形成,脑炎可变为弥漫性,因而致命。胸部感染转移至脑部者发生此种情况的可能性较大。耳源性脑脓肿如发生在小脑,常仅有很薄的被膜而易于破溃。由于部位的关系,常早期引起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如不得及时治疗,最后可压迫脑干而致命。极少数脑脓肿不经外科治疗能逐渐自行吸收和通过胶质增生而愈合,但绝大多数在晚期由于张力过高而自行破溃,有的破入脑表面的蛛网膜下腔,有的破入邻近的脑室,引起弥漫性脑膜炎或脑室脑膜炎,构成严重威胁生命的紧急情况,大多数致命。

  脑脓肿小者可如豆大,大者直径可达数厘米。小脓肿含脓不到1毫升,大者可超过100毫升。转移性脓肿不但多发而且较小。脑的深在脓肿往往较表面脓肿为大。在大脑静区者可达相当大而不产生明显的定位体征。脑脓肿大多为单房的椭圆形或球形,也有呈扁平、管形或念珠或葡萄状者。外伤性脑脓肿常为多房性,分成小叶,或为不规则的形状,其被膜较厚,常包含骨碎片或其他异物,因此穿刺吸引往往不易得到充分的引流而需要切除其全部被膜。少数外伤性脑脓肿可能从颅外瘻管破溃而得引流,但颅内可遗留一外伤性肉芽肿。

  脑脓肿的脓液可呈不同颜色、气味和粘稠度。大多为灰黄绿色液体,有时呈粘液或脚踢样,可有腥臭气味。

  脑脓肿在被膜形成后,病变有时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比较不活动的潜伏期而不出现临床症状,日后由于外伤或其他因素再度恶化而变为紧急情况。

  脑表面的脓肿常引起浆液性脑膜炎、蛛网膜炎或脑膜粘连。有时合并局限的化脓性脑膜炎或硬脑膜下或外脓肿。也有并发脑膜静脉窦感染性血栓形成者。在外伤后发生脑膨出的部位也可同时发生脑脓肿。

  脑脓肿与身体其他部位脓肿的主要差别在于:(1)纤维组织较少,形成被膜较缓慢;(2)脑实质的防御能力较差,早期退行性反应多于增生性反应;(3)脑部神经组织的再生能力很小,早期形成的破坏性病灶容易构成难以恢复的功能障碍,尤其病变是在运动区者;(4)脑脓肿在颅内占有空间和引起严重的脑水肿,可使颅内压急剧增高而发生脑疝(小脑幕切迹疝或枕骨大孔疝)和脑干受压,因而致命;(5)脑脓肿常并发其他颅内感染性病变,而使其处理复杂化。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