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康网

必康网>新津县妇科医院>肠旋转失常病因和临床病象

肠旋转失常病因和临床病象

更新时间:2017-02-27 15:59:27 阅读0
肠旋转失常病因和临床病象

  肠旋转失常是:在胎儿发育过程中,中肠(即十二指肠至横结肠中部、由肠系膜上动脉供给血运的肠段)发育不全所遗留的肠道解剖位置的畸形。这种畸形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也可以是婴儿、儿童、甚至成人急性或慢性肠梗阻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否则在诊断和处理上可以遭遇很大困难,死亡率亦高。这种畸形并非罕见,所以熟悉有关这个先天性畸形的知识在外科临床工作中尚有一定的意义。

肠旋转失常病因和临床病象

【肠旋转失常病因和病理】

  在胚胎第5—6周时,中肠发育较快,体腔不能容纳,遂向外伸至脐带底部内。于第10周再度回纳至体腔内时,中肠开始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向反时钟方向旋转,最初,回肠未端、盲肠和结肠向左移至腹腔偏左,而十二指肠、空腔和大部分回肠位于腹腔右侧;随后,回肠未端、盲肠和结肠继续向上移至上腹,小肠由肠系膜后向左转至右上腹并下降至右下腹髂窝内,升结肠、降结肠系膜与腹后壁腹膜融合为一层,小肠系膜也附着于腹后壁。肠梗阻主要是由于下列畸形所致:

  (一)盲肠在腹上部,有盲肠至右侧腹壁有一腹膜带压迫十二指肠降部,造成十二指肠部分梗阻。有时盲肠本身位于十二指肠前,且固定于该位置,也可以直接压迫十二指肠。

  (二)盲肠在腹中部或上部,小肠系膜未能附着固定于腹后壁,全部小肠及右半结肠仅悬挂于肠系膜上动脉根部,容易发生扭转,多为顺时钟方向,可以引起肠梗阻,或由于肠系膜上动脉血运障碍,造成整个小肠和右半结肠坏死的严重结果。

  上述二种病理情况常同时存在。

  (三)盲肠下降至右下腹,但肠系膜未完全与腹后壁腹膜融合,这种“游离盲肠”的位置可以移动至腹中部,也容易发生扭转。

【肠旋转失常临床病象】

  有些先天性肠旋转失常的患者并无任何有关胃肠道的症状,仅在因其他疾患施行腹部手术或作钡餐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也有一些成年人患者或年长儿童自幼有腹痛发作病史,症状似为肠梗阻,但经非手术疗法后症状消失或自行缓解,在进行X线胃肠检查时始发现畸形,或突然发生严重腹痛发作,手术时证明有肠旋转失常畸形并有全部小肠或盲肠扭转。

  临床上所见的肠旋转失常的患者多为婴儿,症状可在出生后数日或1—2月后出现。症状的性质和程度决定于病理情况,但均明显表示胃肠道梗阻存在。如为盲肠或腹膜性,患婴出生仍有正常胎粪,呕吐并不持续加重,而有时减轻。如系全部小肠和升结肠扭转所致的梗阻,患婴常因腹痛而啼哭不安;如梗阻为完全性,则呕吐加重,脱水明显,并可能有胃肠道出血;一般在早期腹痛不胀,或腹胀仅限于上腹。如扭转自行复位,则急性梗阻症状随即消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