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康网

必康网>资阳市妇科医院>女性月经周期有什么变化?可分为几期?

女性月经周期有什么变化?可分为几期?

更新时间:2017-02-09 01:59:44 阅读0
女性月经周期有什么变化?可分为几期?

  月经是妇女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即伴随卵巢周期性排卵、卵巢分泌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所引起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月经的建立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1.月经周期的临床表现 正常妇女的生殖道有周期性的变化,以子宫内膜的变化最突出。每月子宫内膜有一次脱落出血,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正常月经周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由于卵巢周期的卵泡期的时限变异较大,黄体期则相对恒定,约为14d。所以,月经周期的长短主要由卵巢周期的卵泡期长短所决定。一般情况下,卵泡期长,则月经周期长;反之,卵泡期短,则月经周期也短。一般月经周期时限平均为28d,范围21-35d。经期平均为5d,范围为3-7d。以碱性正铁血红蛋白法客观地测定每次经期失血量,平均约35ml,范围为20-80ml。超过80ml,为月经过多。一般在经期第2-3d失血量最多,经血色鲜红或稍暗,黏稠而不易凝固,还可含有子宫内膜碎片及宫颈黏液等成分。尽管正常月经的周期间隔、经期及经量因人而异,但对有规律排卵的妇女个体而言,其月经类型应相对稳定。月经类型包括周期间隔、月经持续数日以及经量变化特点等,其中任何一项发生偏移,均可能是异常子宫出血,而非正常月经。

  月经是妇女的一种生理现象,一般不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由于经期盆腔器官充血,可产生下腹坠胀、腰骶部酸胀感觉。

女性月经周期有什么变化?可分为几期?

  2.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月经周期是育龄妇女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的反复表现及其生殖道靶器官结构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卵巢与子宫内膜起着关键作用。子宫内膜分基底层和功能层。基底层靠近子宫肌层,对月经周期中激素变化不发生反应;功能层是由基底层再生的增殖带,在月经周期受卵巢雌、孕激素的序贯作用发生周期性变化,若未妊娠,则功能层脱落伴子宫出血,临床表现为月经来潮。正常一个月经周期以28日为例,子宫内膜组织形态的周期性改变可分为三期:增生期、分泌期和月经期。

(1)增生期:与卵巢卵泡期相对应,一般持续2周,生理情况下可有10-20d波动。月经来潮的第5d,卵巢分泌的雌激素使子宫内膜表皮修复,腺体稀疏分布,腺管狭而直,腺上皮呈高柱状,间质增殖,核较致密;其中有较直而壁薄的小动脉向内膜表层生长。

  周期第10-14d时,内膜已增厚,腺体与间质明显增生,核分裂相明显,腺体纡曲,腺上皮呈高柱状,并有假复层;间质内小动脉增生卷曲呈螺旋状。

  (2)分泌期:与卵巢黄体期相对应,一般持续2周。排卵后1-5d,内膜继续增厚,腺体更佳增长弯曲,腺上皮细胞底部出内含糖原的核下空泡,间质水肿,核分裂相减少,螺旋小动脉生长更迅速,盘曲扩张更明显。

  排卵后6-10d,腺体扩张弯曲达到最高程度,腺腔内有糖原等分泌物,间质水肿更甚,细胞肥大,呈蜕模样变;螺旋小动脉继续生长,弯曲扩张更明显。

  若卵细胞未受精,排卵后12-14d,黄体退化,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内膜厚度下降,腺体分泌耗竭,间质内白细胞浸润;螺旋动脉受压缩,血管内血流不畅。

 (3)月经期:与卵巢黄体-卵泡转换期相对应,为子宫内膜功能层崩解、脱落期。经前24h,内膜螺旋动脉有节段性阵发性痉挛及扩张,导致远端血管壁及内膜组织缺血坏死,随剥脱而出血。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只限于表面的功能层,而深部的基底层不脱落,因而,从月经周期看的第3-4d,基底层内膜上皮又开始增生,修复创面,流血即停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