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康网

必康网>都江堰市妇科医院>不孕不育治疗的基础体温测量

不孕不育治疗的基础体温测量

更新时间:2019-10-30 12:54:13 阅读0
不孕不育治疗的基础体温测量

  在不孕不育的诊治中,最为简便的初筛方法和指导方法就是基础体温测量。时至今日,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依然广泛有效。

  基础体温测量能够反映卵巢排卵功能的原理在于排卵后一定水平的孕酮对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上调作用,形成了排卵前的体温低和排卵后体温高的双相模式。一般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在排卵前体温在36.2-36.3°C之间。排卵后体温上升至36.6°C,持续至月经来临时。体温的上升并不能确定排卵的确切时日。体温上升与黄体酮分泌明显增加有关,即外周血孕酮的浓度达到4ug/ml,就可以上调下丘脑调节中枢。在体温上升前,一般有一个体温的落点,然后体温急骤上升,维持至月经来潮。

  为准确的测量基础体温,必须严格遵守测量基础体温的正确方法。每晚睡前,将体温计挥至36°C以下,并放在枕边。早晨醒来时,不起床、不活动、不喝水、不排尿,立刻将体温表放在舌下至少5min,然后将所得体温记在表上,每日一次,将每日结果在体温表中都江堰线图。月经期间的日期用XXX做记号。性交日用O做记号。如有感冒、腹泻等任何疾病,以及失眠、性生活等可能影响体温事件,均应记录在表中。服用激素类药物应在表格中标出使用剂量,上夜班者,可改在白天熟睡6-8h后补测,并加以说明。为全面了解卵巢功能,应至少连续测量3个月经周期。不孕症治疗时应长期检测。

不孕不育治疗的基础体温测量

基础体温测量临床意义:

  1.了解卵巢功能 如上所述,卵巢功能正常的妇女每月由于排卵后孕酮合成增加,导致双相体温出现。尽管通过血P测定及连续B超监测发现,血P证实有排卵者,双相型BBT只占80%-90%,还有10%-20%呈单相型。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双相体温是有排卵月经周期的标志,单相体温可认为是无排卵月经周期。初步对不孕妇女的情况进行出筛。

  2.监测排卵时机 典型的双向体温曲线说明此次月经周期中可能有排卵,但是在不孕症的治疗中更重要的是了解排卵发生的确切时间,以便进行有效的知道。有作者报道,结合B超,尿雌激素,尿LH测定,基础体温、宫颈黏液检测月经周期的排卵情况发现,体温最低日前一日排卵占5%,发生在最低温日的为22%,发生在低体温末日占40%,发生在高体温期首日占25%。因此基础体温在检测排卵中,绝大多数只具有回顾意义,但对下个周期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3.监测黄体功能 排卵后体温的上升应维持10-16d,平均14d。如果黄体期短于11d,可被认为是黄体功能不全。也有研究者认为以下几种情况也可考虑存在黄体功能不全:①低温到高温移行期大于3d;②高温期小于9d;③高低温差小于0.3°C,相差波动大于0.1°C;④高温末期少量阴道流血。

4.协助诊断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 基础体温表的高温期取决于外周血中孕酮的水平,因此它的本质是体现体内激素的变化情况。在某些月经周期中,有时卵泡发育成熟后并未排出卵巢外,但是颗粒细胞却发生黄素化分泌孕激素,出现双向体温,称为黄素化卵泡未破裂综合征。诊断该疾病较为简单的方法即同时使用B超和基础体温,若体温已升高,而B超监测卵泡不小或反而增大,即可诊断。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