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康网

必康网>青羊区男科医院>硬脑膜下脓肿的病因和病理

硬脑膜下脓肿的病因和病理

更新时间:2019-10-27 19:05:29 阅读0
硬脑膜下脓肿的病因和病理

  本病多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化脓性感染,又称硬脑膜下积脓或硬脑膜内层炎。此病较多见于青壮年和儿童,但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生,男性较多于女性。

硬脑膜下脓肿的病因和病理

 病因:主要继发于:(1)额窦炎或筛窦炎;(2)中耳炎和乳突炎(有人报告约40%的例子是耳源性的);(3)弥漫性软脑膜炎(婴儿所发生的硬脑膜下积脓最常见于流行性感染杆菌或肺炎双球菌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之后);(4)其他炎症疾病:婴儿或儿童还可由于化脓性鼻炎而并发硬脑膜下脓肿。少数病例可继发于海绵窦感染性血栓形成,上颌窦炎、颅骨骨髓炎、头皮蜂窝织炎或硬脑膜外脓肿。个别病例发生在脑脓肿的破裂或引流手术之后,或发生在菌血症或败血症之后。颅骨骨折引起颅内感染者有时可发生硬脑膜下脓肿。外伤病例如发生颅内气囊肿,也可因并发感染而形成硬脑膜下脓肿,此外硬脑膜下血肿继发感染也可导致硬脑膜下脓肿的形成。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链球菌,非溶血性链球菌又比乙型溶血性者多见,葡萄球菌较少见,有时可见革兰氏阴性杆菌或其他化脓性细菌。但硬脑膜下积脓培养可能为阴性。

 病理:鼻源性或耳源性硬脑膜下脓肿往往是鼻旁窦内壁或鼓室顶盖的局部骨质炎症和坏死蔓延所引起,不一定合并硬脑膜外脓肿。有时感染自鼻旁窦或鼓室粘膜的静脉通过血栓静脉炎散布至脑膜静脉窦,然后侵及脑静脉而发生硬脑膜下脓肿。外伤后或手术后引起此类脓肿者大多也非感染的直接侵入,而是通过感染灶附近的缺损或骨折间接侵入,血行感染引起者比较少见,原发的感染病灶在发病后可能已消散而不易被发现。由弥漫性软脑膜炎引起的硬脑膜下脓肿最初只是硬脑膜下积液,大部分的病例(80~85%)积液的细菌培养为阴性。

  除个别继发于脑膜炎、颅骨骨髓炎、岩骨尖部炎或筛窦炎的硬脑膜下脓肿较局限外,一般硬脑膜下间隙的脓液,较难局限化,往往广泛扩散,主要积存于大脑半球凸出面、额叶眶侧面以及大脑外侧裂、大脑镰和小脑幕附近。积脓通过大脑镰下部蔓延至对侧者为数不少。有时脓液积存于大脑底部,常因脑水肿而使引流难于彻底或引流后仍留存散在的小脓肿。如有脑静脉的血栓形成,可引起脑水肿和大小不等的脑脓肿,还可继发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和颅骨骨髓炎。如不予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比较早地死于弥漫性硬脑膜下积脓和化脓性脑膜炎。应用青霉素和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则病程青羊,硬脑膜与蛛网膜发生纤维素性粘连,因而脓液局限化的可能较大,特别容易积存于大脑镰旁,形成所谓“大脑半球间”的硬脑膜下脓肿。

  脓肿形成后,硬脑膜内层有血管和大吞噬细胞增生,向硬脑膜下间隙内的纤维素和脓液伸展,形成脓肿的薄脆被膜,逐步转变为一层纤维肉芽组织。病变存在较久,即引起软脑膜的非化脓性细胞浸润,或引起大脑表面的出血或软化,甚至形成脑脓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者,由于脑静脉的感染性血栓静脉炎较早得到控制,大脑皮层的损害较少见,但偶尔也可形成硬脑膜下不规则的慢性肉芽肿。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