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康网

必康网>自贡市男科医院>化脓性中耳炎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化脓性中耳炎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更新时间:2017-02-20 05:54:42 阅读0
化脓性中耳炎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中耳炎多因鼻腔和咽部的炎症经过咽鼓管传入中耳。许多引起鼻咽部炎症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等,较易并发急性化脓性化脓中耳炎,尤其时感冒时用力擤鼻,易迫使鼻腔感染通过咽鼓管吹入中耳。在儿童期由于咽骨管吹入中耳。在儿童期由于咽鼓管比较短而粗,当患鼻咽部炎症时更易发生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

化脓性中耳炎诊断要点

  化脓性中耳炎按发病缓急、病理改变和预后估计,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

  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1、耳痛是早期症状,感染轻微者为阵发性耳痛;感染严重,则突然发作剧烈疼痛,并有跳动感。幼儿因不会诉说,常哭闹不休,用手抓耳或摇头。穿孔后,外耳道有大量脓液流出,疼痛可消失。

  2、全身症状是体温上升,较重病例可升高到40摄氏度,小儿患者全身症状尤为明显,且局部症状常为全身症状所隐蔽,以致延误诊断。

  3、耳镜检查:早期为骨膜充血,穿孔后可见脓液搏动溢出。

  4、其他症状有耳鸣,听力减退等。

  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此病特点为长期或间歇性淌脓和骨膜穿孔。按病变和预后的不同分为单纯型(占绝大多数)与胆脂瘤型两种。

化脓性中耳炎预防

  一、通过卫生宣传,使群众了解中耳炎的危害性,防止中耳炎的发生。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传染病时容易合并中耳炎,故应积极治疗鼻腔、咽部的炎症,防止其进入中耳。凡有上呼吸到感染时,不应用力擤鼻,以防将炎性分泌物压入中耳。正确的擤鼻方法,就是在擤鼻时,交替地将鼻翼压向鼻中隔,避免有感染性的粘液压入咽鼓管。

  二、将有关中耳炎的卫生知识交给病人,坚持治疗,防止再发。耳膜穿孔者要尽量防止污水流入。

  三、对化脓性中耳炎的危害性要有一定认识,注意严重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如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怀疑有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时,及早设法治疗。

  四、早期的中耳炎多可治愈,极少转为慢性或发生并发症。加强对急性中耳炎的医治,防止转为慢性,或发生并发症。

化脓性中耳炎治疗

  一、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1、用磺胺类或抗菌素治疗。

  2、鼓膜尚未穿孔者,可用1%酚甘油滴耳,每日三次,每次3~5滴。

  3、对耳膜穿孔淌脓者,用3%双氧水清洗积脓,滴用0.5%氯霉素等药液。

  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单纯型:清洁中耳,制止淌脓,以恢复听力。

  (1)清洁耳道脓液,最为重要,患耳向上,滴入3%双氧水,待数分钟后洗净。

  (2)滴耳药液。将患者向上,使药液进入中耳,滴入药液后用手指向耳屏挤压数次,并留待数耳药物有4%硼酸酒精,0.5%氯霉素或新霉素,1%甲醛,10~30%黄连或黄柏等,每日三次,每次3~5滴。其中以硼酸酒精或氯霉素较为常用。利用注射过的青霉素或链霉素瓶,灌入3~5毫升注射用液稀释,瓶中的残留抗菌素也可作为滴耳药用(青霉素滴耳要做试验)。有些消毒液如硫柳汞酊亦可作滴耳用。

  (3)穿孔较大者,有时亦可吹用粉剂,如冰片,苦矾粉,红棉散,磺胺粉或抗菌素等。每日1~2次,吹入一薄层,切忌过多,并且要加强清理,以免结集成块,妨碍引流。

  (4)骨膜干性小穿孔,可用50%三氯醋酸,腐蚀穿孔边缘,促使愈合。

  2、胆脂瘤型:宜行乳突根治手术,彻底清除病变,预防并发症,若已发生并发症,则尽量及时手术引流和抗菌素治疗。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