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康网

必康网>德阳市男科医院>嗜铬细胞瘤的概述与病理

嗜铬细胞瘤的概述与病理

更新时间:2017-02-27 17:18:57 阅读0
嗜铬细胞瘤的概述与病理

一、概述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是一种产生儿茶酚胺的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细胞能持续或间断的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90%以上的病人可望治愈。本证严重者可发生高血压危象,病情凶险,且有一部分恶性肿瘤,误诊和不正确的治疗,有潜在的致死危险。一般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男性较女性略多,高血压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以往认为本病少见,近年来由于对本病认识提高和诊断技术的进步,更多的病人从高血压中筛选出来,对平时无症状者亦可从体检中发现,从而使嗜铬细胞瘤的病例数明显增高,各种特殊部位、特殊类型的嗜铬细胞瘤也屡见不鲜。

嗜铬细胞瘤的概述与病理

二、病理

  嗜铬细胞瘤位于肾上腺者约占90%,大多为一侧性,少数为双侧性或一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与另一侧肾上腺外瘤并存,这种多发性嗜铬细胞瘤较多见于儿童和家族性患者,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约占10%,主要位于腹膜外,腹主动脉旁,其他少见部位为肾门、肾上极、肝门区、肝及下腔静脉之间、近胰头部位、髂窝或髂窝血管旁、卵巢内、膀胱内、直肠后。位于腹外者甚少见,可位于后纵膈、颈部、颅内。肾上腺外肿瘤可为多中心的,局部复发或转移的比例较高,且可在术后数年或更长时间才发生,需长期随访。

  嗜铬细胞瘤多为良性,大多数肿瘤的重量小于100g,直径小于10cm。包膜完整,切面呈粉色、淡黄、棕黄或杂色相间,可见囊性样变及出血。细胞为大多边形、小多边形及梭形,排列较紧,胞浆富含颗粒,易被重铬酸钾染色,故称嗜铬细胞。恶性嗜铬细胞约占10%,其特点为包膜浸润,血管内有癌栓,或远处转移。

  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可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以前者为主,极少数只分泌肾上腺素,家族性者可以肾上腺素为主;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除主动脉旁嗜铬体(Zuck-erkandl organ)外,只产生去甲肾上腺素,不能合成肾上腺素,因为将去肾上腺素转变为肾上腺素的苯乙醇胺N-甲基转移酶需要高浓度的皮质醇才能激活,只有在肾上腺髓质及主动脉旁嗜铬体彩具备此条件。嗜铬细胞瘤能产生多种肽类激素,其中一部分引起嗜铬细胞瘤的一些不典型症状,如输血管肠肽、P物质致面部潮红;鸦片肽、生长抑素致便秘;血管活性肠肽、血清紫、胃动素致腹泻;神经肽Y致血管收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最新文章
热门阅读
大家都在看